李昌珉是一名彻底的海军陆战队,军校毕业后就在陆战队任职,一直到担任南棒海军陆战队司令,都没有跨过军种。这次担任临时组建的第1陆战军团司令,统一指挥班乃岛上的韩军部队,才算第一次接触跨军种指挥。
南棒海军陆战队虽然规模不小,单是战斗部队就有三个陆战师团、一个独立陆战旅团和两个特战分队,此外还有后勤支援保障部队和岸舰*部队,总兵力达到4万人,这样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位列前茅的。虽然南棒海军陆战队师从美国,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财大气粗却不是南棒能够学得来的,单是那比陆战师团更烧钱的陆战队航空兵联队,就是南棒军无法奢望的,因为整个南棒海军也就下辖着一个师级编制的航空战团。
顶着第6航空战团番号的这支海航部队,在两年前还只是旅级单位,下辖着两个飞行战队,分别装备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和反潜/搜救/运输直升机,主要执行反潜作战任务。在南棒海军的第三艘“独岛”级两栖攻击舰服役和新组建的第3陆战师团成军后,南棒海军才新建了一个飞行战队,集中了海航拥有的运输和搜救直升机,同时又采购了一个大队的kuh-1n通用直升机,主要供海军陆战队使用,让海军陆战队具备立体登陆能力。
新组建的第63飞行战队虽然主要用来配合海军陆战队作战,但实际管理却依旧属于第6航空战团,并且这些运输直升机还需要经常部署在三艘隶属于第5战团的“独岛”级两栖攻击舰和其他水面舰艇上,海军陆战队使用这些直升机除了联合训练和军演的时候用到,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陆战队自己玩。作为一名年长的传统陆战队军官,李昌珉对于这股新兴力量的接受能力是有所欠缺的,至少在他看来,南棒海军陆战队不太需要航空兵的支援。
李昌珉中将的这个观点在南棒海军陆战队的假想敌是北棒人民军的时候还能使用,因为那种情况下南棒jūn_duì定然会掌握空中优势,己方的炮兵火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北棒jūn_duì则相反,李昌珉自然不担心己方的火力不足。但现在,李昌珉的作战对手是中国jūn_duì,情况自然就不同了,南棒军连战场制空权都拿不到,运输直升机向潘丹地区投送援兵自然不可行。
李昌珉对直升机部队的印象停留在了第6航空战团上,在他的判断思维中,航空兵的支援便是运输直升机,他忽略了陆军航空兵是装备了大量的武装直升机的,而班乃岛的山林地形对于超低空活动的武装直升机来说完全有用武之地。李昌珉的失误,直接后果就是本该配合班乃岛第1陆战军团作战的陆航第一航空旅团一直在内罗格斯岛上的野战直升机机场上隐蔽待命,白白错过了战争初期最好的出击时机。
南棒军的武装直升机在班乃岛战事已经进行了四天之后,开始出现在班乃岛上空。陆航第一航空旅团是南棒jūn_duì在东南亚唯一的直升机部队,此前曾参与了第二次西马战役,在西马战事溃败后转场到了内罗格斯岛,加入了第1陆战军团序列。可以说它是第1陆战军团麾下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部队,只是李昌珉的失误让他们坐了数天的“冷板凳”。
正是实战经验丰富,陆航第一航空旅团知道中国空军和陆航的厉害之处,首次出击很是谨慎,两架ah-64d“长弓阿帕奇”和两架ah-1f“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作为全旅团先锋,对战场展开抵近侦察,探清战场上中国jūn_duì的防空火力配置情况。
当然如此谨慎,也与第一航空旅团如今的家底有关。从马来半岛战场上撤出来的第一航空旅团原本的战损补充计划因为本土战争的爆发而中断,全旅团的三个武装直升机中队,如今只剩下21架武装直升机,还不满两个中队。
一架ah-64d武装直升机还未抵近库拉西战场,就被中国海军136舰艇编队锁定,接连两枚海红旗-16c中远程防空*高速袭来,将这架发现不妙匆匆下降高度规模的“长弓阿帕奇”打落在安蒂克省中北部的丛林中。
其他三架武装直升机也都未能抵达各自预定的侦察区域,要么被中国空军战斗机发现,要么就是遭到了中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武装直升机。最倒霉的一架ah-1f武装直升机在怡朗省西部空域被丛林中的菲共新人民军发现,结果被他们刚刚拿到的便携式防空*击伤,狼狈逃回了怡朗市的野战机场。
武装直升机部队的首秀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收场,顿时坚定了李昌珉中将“武装直升机无用论”的观点,倒是第3陆战师团相当给力,前去增援潘丹地区的一个陆战步兵大队,虽然前后损失了将近一百五十余人,但主力还是抵达了潘丹地区。同时进攻利伯塔德镇的部队也派出一个连从丛林中穿行,绕到了利伯塔德镇的中国jūn_duì身后,对中国海军第164陆战旅陆战四营形成了包围之势。